產后恢復情況通常通過生理指標、癥狀觀察及醫學檢查綜合判斷。子宮復舊進度、傷口愈合狀態、基礎代謝水平是核心評估維度,需結合個體差異動態監測。
子宮體積縮小至孕前狀態約需6周,可通過超聲檢查確認宮腔內有無胎盤殘留。陰道惡露顏色由鮮紅逐漸轉為淡黃至消失,異常出血或異味需警惕感染風險。會陰或腹部切口紅腫滲液提示愈合不良,伴隨發熱可能發生產褥感染。血壓、血糖等指標波動需排除妊娠期并發癥的延續影響。盆底肌張力檢測能反映尿失禁風險,自主收縮力低于3級需干預。甲狀腺功能異??赡芤l持續性疲勞,促甲狀腺激素水平檢測具有指導意義。情緒評估量表可篩查產后抑郁傾向,超過EPDS評分13分建議心理干預。
產后42天應完成系統復查,重點監測血常規、尿常規及B超結果。哺乳期用藥需嚴格遵醫囑,如縮宮素促進宮縮、頭孢克肟控制感染、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疼痛需在專業人員指導下使用。出現頭痛視物模糊、下肢腫脹疼痛或情緒持續低落等預警癥狀,應立即就醫排查危急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