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恢復期間通過科學護理和規范生活習慣,通常可降低月子病發生風險。關鍵在于合理膳食營養、適度活動鍛煉、個人衛生管理及心理狀態調節,同時需遵醫囑完成必要醫學觀察。
產后女性需重視會陰或腹部切口清潔,每日使用溫開水沖洗并保持干燥。子宮復舊過程中規律宮縮痛屬正常現象,但需監測體溫排除感染風險。飲食應保證優質蛋白、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入,例如魚肉、雞蛋、菠菜等,避免過量攝入高鹽高脂食物。哺乳期婦女每日需增加500毫升飲水量,哺乳前清潔乳頭。適量進行凱格爾運動或產后康復操能促進盆底肌修復,但需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壓行為。部分產婦可能出現焦慮情緒,家庭成員需給予情感支持,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疏導。出現會陰裂傷可遵醫囑使用頭孢克肟預防感染,子宮收縮乏力時應用縮宮素,便秘癥狀可用乳果糖口服溶液。
產婦需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居室定時通風但避免直接吹風。建議穿著吸汗透氣的棉質衣物,沐浴后及時擦干身體。若出現持續發熱、惡露異味、傷口紅腫滲液等情況,應立即就醫。哺乳期用藥需經產科醫生評估,切忌自行服用止痛藥或抗生素。產后42天應按時進行盆底功能及子宮復舊情況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