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三年出現持續不適癥狀需結合個體情況綜合調理。傳統認知中的"月子病"多指產褥期遺留的骨關節痛、畏寒乏力等癥狀,需排除器質性疾病后制定康復方案。
中醫辨證論治對產后體虛有獨特優勢,氣血虧虛型可選用八珍湯加減,寒濕阻滯型適用獨活寄生湯?,F代康復醫學建議進行盆底肌訓練改善腰骶疼痛,低強度有氧運動配合熱療緩解肌肉酸痛。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但哺乳期需謹慎。情緒障礙患者建議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必要時在精神科醫師指導下使用鹽酸舍曲林片。物理治療中低頻電刺激聯合中藥熏蒸對改善局部循環效果顯著,療程通常需要8-12周。
建議日常注意腰腹部保暖,每日進行30分鐘凱格爾運動,膳食增加含鈣豐富的乳制品。癥狀持續加重或伴隨異常出血應及時就診,用藥需嚴格遵循醫囑,避免擅自調整劑量或混合使用多種藥物。產后康復周期因人而異,保持規律作息與正向心態有助于身體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