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調理需結合營養支持、適度活動及中醫調護綜合干預。產褥期恢復需關注氣血雙補與情緒管理,多數癥狀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改善。
產褥期女性因分娩消耗易出現氣血不足,科學膳食應包含優質蛋白與鐵元素,如瘦肉、菠菜搭配動物肝臟。中醫認為惡露排出不暢可引發腹痛,艾灸關元穴配合中藥足浴能促進子宮復舊。情緒波動可能加重乏力癥狀,家屬需提供心理支持并協助新生兒護理。傳統調理誤區如過度發汗可能引發電解質紊亂,需避免盲目進補高脂肪湯品。針對傷口愈合緩慢,醫師可能開具康復新液聯合紅外線理療,感染風險較高時需使用頭孢克洛等抗生素。
建議產婦保持會陰清潔并監測體溫變化,哺乳期用藥需經產科醫師評估。若出現持續頭暈或發熱超過38.5℃,應立即就診排除產褥感染。產后42天需完成盆底肌功能評估,制定個性化康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