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骨拔筋療法是什么原理
肌肉骨骼疼痛的干預手段需遵循醫學原理。所謂“刮骨拔筋療法”實為不規范表述,臨床醫學中對應操作多指推拿手法或軟組織松解技術,其作用機制與緩解肌肉筋膜緊張相關,但缺乏循證醫學支持。
人體肌肉與筋膜在慢性勞損或急性損傷時可能形成粘連結節,通過外力施加壓力可暫時改變組織張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部分操作者認為此類手法能松解攣縮結構,但過度施力易造成毛細血管破裂或神經末梢刺激。現代康復醫學更主張采用分級干預,輕度癥狀建議熱敷配合非甾體抗炎藥物如雙氯芬酸鈉,中度疼痛可使用肌肉松弛劑如乙哌立松,頑固性疼痛需排除椎間盤突出等器質性疾病。任何物理干預均需評估操作者資質,非專業手法存在加重水腫風險。
建議出現持續性疼痛時優先就診骨科或康復科,規范使用塞來昔布等鎮痛藥物需醫師指導。日常注意保持正確坐姿,每40分鐘調整體位,進行肩頸背肌群拉伸訓練。避免在未明確診斷前接受非正規手法治療,防止延誤病情或造成二次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