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根,中草藥名稱。為蕁麻科綠色植物苧麻Boehmerianivea(L.)Gaud.的根。冬春季采收,清洗,晾干。具備散血活血,養胎,清熱去火之作用。常見于感冒發熱,麻疹高燒,尿道感染,腎炎水腫,孕婦腹痛,胎動不安,先兆流產。外敷治跌打。
中藥材特性
根略呈紡錘形,約長10cm,直徑1~1.3cm,表層灰棕色,有縱皺褶及橫長皮孔。斷小麥面粉性。氣微味淡,有粘性。
原產地
在我國中間、南邊、西北、均有產,主產區于江蘇省、山東省、山西省。
當藥位置
植物花。
中藥炮制方式
冬天挖根,清洗、剁碎、晾干或鮮用。
茯苓功效
味甘,寒性。
歸經
歸心、脾經。
作用
散血活血,養胎,清熱去火。
主冶
常見于感冒發熱,麻疹高燒,尿道感染,腎炎水腫,孕婦腹痛,胎動不安,先兆流產。外敷治跌打。
使用方法使用量
泡服10~30g。外敷適當,煎湯外洗,或搗服。
有關搭配
1、痰哮咳嗽:苧根(存性),為末,生水豆腐蘸三五錢,食即效。未全,能夠肥豬肉二、三片蘸食,甚妙。(《醫學正傳》)2、小便堵塞
用麻根、蛤粉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中空新汲水下。(《圣惠方》)
3、五種淋疾
苧麻根兩莖,粉碎。以水一碗半,煎小半碗,頓服即通,大妙。(《斗門方》)
4、肛門腫痛
生苧根搗碎,坐之良。(《瀕湖集簡方》)
5、脫肛免收
苧根搗碎,煎湯熏洗之。(《圣惠方》)
6、五色丹毒
苧根煮漿汁,日三浴之。(《外臺秘要》)
有關闡述
1、《別錄》養胎,貼熱丹毒。
2、《本草綱目》
苧,家苧也。又有山苧,野苧也。有紫苧,葉片紫;白苧,葉片青,其背皆白。可刮洗烹煮救荒,味甘醇。他的兒子茶褐色,九月收之,二月可種。宿根亦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