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是一種神經性疾病,這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神經的收縮功能受到了影響,導致神經無法反射回來,從而形成面癱的癥狀,所以針對面癱的治療,我們應該要通過溫水擦拭神經以及按摩神經,促進神經的收縮情況,還需要通過藥物調理神經,藥物治療有白附子、菊花以及夏枯草等藥材,還可以采用針灸的方法。
中醫治療面癱的方法有哪些
一、中藥內服白附子(另包先下1小時)15g,菊花10g,銀花30g,夏枯花30g,蟬花10g,川紅花3g,芥花10g,薄荷10g,蟬衣30g,僵蠶10g,另全蟲10g,蜈蚣5g,橘絡15g,絲瓜絡15g,羌活10g,白芷3g。
二、針刺分期治療急性期:遠端取穴為主,風池風府大椎曲池列缺合谷;亞急性期:局部取穴為主,患側陽白、太陽、地倉透頰車、迎香透四百、下頜部足陽明經筋排刺、雙側合谷交換;2周后:電針:陽白、太陽、地倉、顴髎,斷續波溫和刺激,以見針炳跳動而無痛感為宜,每日1次,每次20分鐘;如遷延不愈達2月以上的患者可采用梅花針扣刺陽白、四白穴。三、艾灸選用藥艾條1根,點燃對準牽正、翳風兩穴行懸灸,每次30分鐘,每日2次。
四、敷熨法選用小茴香100g,吳茱萸30g,川芎(打粹)30g,川細辛(打粹)30g,石菖蒲(打粹)30g。
用法:上藥加入姜、蔥各2兩,置鐵鍋中炒熱后用紗布包好,行患側面部敷熨。
治療面癱吃什么好
1、參芪烏雞湯
備黨參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絲雞四分之一只撤除皮脂,生姜2片,煲湯飲食。本湯可以補虛扶正、祛痰糾中醫彩信偏,適宜規復期氣血較弱的患者利用。
2、防風粥
防風10—15克,蔥白口莖,粳米30—60克,前兩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參加藥汁,煮成稀粥,溫服。本方功可祛風解表散寒,實用于風寒襲絡引起的面癱,肌體肌肉辛酸等。
3、姜糖蘇葉飲
紫蘇葉3—6克,生姜3克,紅糖15克,以滾水浸泡5—10分鐘。本方具有流風散寒,常浸解表的效用。實用于外感風邪引起的諸癥。
4、川芎白芷水燉魚頭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魚頭500克,蔥、胡椒、姜、鹽適量。武火燒沸,再以文火燉半小時,分早、晚食魚喝湯。本方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實用于外感風邪引起的面癱。
5、大棗粥
大棗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煮至熟爛成粥,本方功效補氣養血,實用于氣病弱之口眼歪斜,氣短乏力者。
結語:出現了面癱還是需要好好的護理,如果面癱了,那肯定是非常的影響生活了。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此癥,青壯年居多,無明顯季節性,如治療不當可留下后遺癥,影響容貌,并嚴重影響患者情緒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