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鑒別診斷中有一項檢測叫銅藍蛋白檢測,很多人不是很熟悉這樣檢驗,不知道這是干什么的。其實這是一種用來檢測體內銅藍蛋白含量的一種方法。這種檢測的目的就是檢查人體肝豆狀核有無變形,進而判斷人體是否患有疾病。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檢查銅藍蛋白的遠離和作用。
銅藍蛋白檢測目的
該檢測用于測定血液中銅藍蛋白的含量。銅藍蛋白是一種含銅酶,在人體鐵代謝過程中起作用。銅是一種重要的礦物質,以飲食的形式進入體內,在腸道被吸收后,運送到肝臟,在那里儲存或用于形成各種酶。肝臟將銅與原血漿銅藍蛋白結合生成銅藍蛋白,隨后釋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約95%的銅以銅藍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銅藍蛋白檢測可與一個或多個銅試驗共同用于診斷肝豆狀核變性以及評估銅的代謝狀況。
銅藍蛋白檢測意義
銅藍蛋白檢測主要同其他血和/或尿銅檢測一起用以診斷肝豆狀核變性,該病為一種遺傳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銅藍蛋白水平下降導致過量銅儲存在肝、腦和其他器官內而引起的。少數情況下,也可用于診斷或鑒別銅缺乏相關性疾病。
需銅藍蛋白檢測的癥狀
當出現疑似由肝豆狀核變性引起的體征和癥狀時,與其他銅試驗一起檢測。這些體征和癥狀如下:
貧血惡心,腹痛黃疸疲勞行為改變震顫行走困難和/或吞咽困難肌張力異常少數情況下,當醫生懷疑您患有銅缺乏癥并需定期進行監測時,也需要進行銅藍蛋白檢測以及其他有關檢測。
檢測結果的含義
正常值:新生兒:10~300mg/L(1~30mg/dl)。6個月~1歲:150~500mg/L(15~50mg/dl)。1~12歲:300~650mg/L(30~650mg/dl)。>12歲:150~600mg/L(15~60mg/dl)。
低水平的銅藍蛋白并不能用作診斷疾病的特異性指標,需與其他相關檢測同時進行。
檢測結果
如果銅藍蛋白和血銅濃度降低,尿銅水平升高,那么病人可能患有肝豆狀核變性。
5%左右出現神經系統癥狀的肝豆狀核變性患者,其銅藍蛋白水平正常,而在出現肝臟癥狀的患者中可達40%.如果銅藍蛋白以及尿和/或血液中的銅濃度低,則病人可能患有銅缺乏癥。
任何可干擾銅獲取或人體對銅的代謝能力的因素都有可能影響血銅藍蛋白和銅的濃度。
銅藍蛋白檢測不具有臨床意義的情況
在某些情況下,銅藍蛋白也有可能升高,此時該檢測不具有臨床意義。這些情況包括:銅藍蛋白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炎癥、嚴重感染、組織損傷以及某些腫瘤時,銅藍蛋白血漿濃度增加。妊娠期間和使用雌激素、口服避孕藥、以及一些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巴比妥和丙戊酸時,銅藍蛋白也有可能升高。銅藍蛋白不是常規檢測。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除非醫生懷疑您患有肝豆狀核變性或銅代謝相關疾病時,一般無需行該檢查。如根據血液、尿液、影像檢查結果,強烈懷疑肝豆狀核變性時,可行肝活檢以評估肝銅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