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陵泉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少陽膽經。合(土)穴。八會穴之筋會。又名:筋會、陽陵、陽之陵泉;是足少陽之脈所入為合的合上穴,為筋之會穴。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膽屬陽經,膝外側屬陽,腓骨小頭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陽陵泉”)
穴位含義:膽經的地部水濕在此大量氣化。
陽陵泉穴。陽,陽氣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斷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飛落下傳的經水及膽經膝下部經脈上行而至的陽熱之氣,二氣交會后,隨膽經上揚的脾土塵埃吸濕后沉降于地,膽經上部經脈落下的經水亦滲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濕則大量氣化,本穴如同脾土塵埃的堆積之場和脾氣的生發之地,故名。陽陵名意與陽陵泉同。
(2)筋會。筋,肝膽所主之風也。會,交會也。筋會名意指膽經的天部風氣在此匯合。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下傳的寒濕風氣和膽經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陽熱風氣,在本穴為匯合之狀,故名筋會。
(3)膽經合。合,會合也。本穴為膽經氣血會合之處,故為膽經合穴。理同筋會名解。
陽陵泉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熱風氣和隨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
運行規律:散熱吸濕后冷降歸地。
功能作用:降濁除濕。
【按摩陽陵泉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冶疾病:
1、抽筋、小腿抽筋、關節筋遲緩或痙攣腫痛、麻痹、下肢痿痹、膝腫痛、膝臏腫痛等下肢、膝關節疾患、膝關節炎及周圍軟組織疾病。
2、肩周炎,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肩痛、腰痛、膝蓋疼痛、腰腿疲勞等。
3、黃疸、口苦、呃逆、嘔吐、消化不良、胃潰瘍、習慣性便秘等。
4、脅肋痛、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小兒驚風。高血壓、遺尿、落枕,腰扭傷,踝扭傷。
5、現代常用于治療膽囊炎、膽石癥、肝炎、膽道蛔蟲癥、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膝關節病變、肩關節周圍炎、肋間神經痛、小兒舞蹈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