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伴隨脾胃失調、津液虧虛時,可通過飲食調理與藥物干預協同改善。日常需以健脾益氣為基礎,配合滋陰生津之法調整,具體方案應結合個體體質實施。
飲食攝入應側重補益脾胃、滋養氣血的食材,如小米、山藥、南瓜等谷物能養護胃黏膜,牛肉、烏雞、豬肝等動物性食品富含血紅素鐵。桑葚、枸杞、銀耳等藥食同源材料兼具滋陰潤燥作用。中醫常用四君子湯加減調理脾胃虛弱,針對氣血兩虛可選用八珍湯,津液不足者宜用沙參麥冬湯。具體用藥如黨參、黃芪、當歸等補氣養血,石斛、玉竹、麥冬等生津潤燥。需注意藥物配伍需根據舌脈辨證,陰虛火旺者慎用溫燥之品,痰濕體質需佐以祛濕藥物。
日常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勞耗氣,建議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若出現持續疲乏、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癥狀超過兩周,需及時至中醫科就診。藥物使用前應經專業醫師辨證,不可擅自增減劑量或延長療程,特殊人群用藥需嚴格遵循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