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珍丹是一種中藥,它的主要治療作用就是治療小腸疝氣,我們知道小腸疝氣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疾病,當出現小腸疝氣的時候,對于孩子的健康危害是比較大的,如果不注意及時治療,很容易導致小腸進入到陰囊里面,引起腫脹,甚至導致更大的危害,對于慢性的小張身體來說,可以使用七珍丹來進行治療。
七珍丹功效作用
【藥物組成】木香、知母(焙)、小茴香(鹽炒)、橘皮(去白)、枳殼(去瓤)、川楝子、甘草各等分。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二四九。
【方劑主治】小腸疝氣;一切下部冷疾。
【制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鹽酒送下。相傳在清乾隆年間,有一姓韓的宮廷太監,系河北省武強縣人氏,在皇宮當差多年,甚為勤快,祖上世代為醫。其置身宮廷,雖不是御醫,但受世襲影響,通曉醫理,精于醫術,加之聰慧過人,深得皇室家族賞識。
藥品名稱七珍丹別名七珍丹主要適用癥小腸疝氣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鹽酒送下藥品類型中藥
【藥物組成】木香、知母(焙)、小茴香(鹽炒)、橘皮(去白)、枳殼(去瓤)、川楝子、甘草各等分。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二四九。
【方劑主治】小腸疝氣;一切下部冷疾。
【制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鹽酒送下。
醫藥典故·七珍丹
相傳在清乾隆年間,有一姓韓的宮廷太監,系河北省武強縣人氏,在皇宮當差多年,甚為勤快,祖上世代為醫。其置身宮廷,雖不是御醫,但受世襲影響,通曉醫理,精于醫術,加之聰慧過人,深得皇室家族賞識。
在皇宮大內經常有皇室嬰兒所患高熱不退、夜啼不安,甚至驚風抽搐等急性熱病,宮中太醫、御醫時以白虎湯、犀角地黃湯等清熱熄風之劑,時難取效,皇室家族甚是急迫不安。此時有人薦見通曉醫理的韓太監診治。
韓太監以祖傳的藥丸,嬰兒服后,少則一天,多則三天,熱退神清,啼止便通,平安入睡,且飲食增加,恢復較快。慢慢地韓太監的醫術在宮內頗有名氣。
此后但凡小兒發熱不退,驚風抽搐,只要服韓太監的藥丸,往往藥到病除。韓太監因而受到皇室家族的寵信,由此也受到太醫及宦官的嫉妒譏笑、諷刺挖苦,并屢遭暗算之苦。
韓太監自知無法脫離紅墻之內,同時無法擺脫奸宦之害,為使祖傳秘方不至失傳,將秘方傳于郝姓同鄉,以絹贈之,上書“欲兒安,七珍丹”。又書天、犀、羚、牛、麝、蟾、沉。郝氏為免遭官禍,借故辭去宮中差職,遠遷于山西降州府安家落戶。為紀念朋友贈方之恩,郝氏在山西絳州(今新絳縣)開一藥店名叫“德義堂藥店”,永做紀念。
郝氏的后代將此藥方代代相傳于今。故七珍丹遂成為山西絳州一大名藥,家喻戶曉,常用不衰,廣流民間,被譽為兒科良藥,并有“若要小兒安,月月離不開七珍丹”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