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伊馬替尼膠囊對大部分人來講是比較陌生的,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種藥物,甲磺酸伊馬替尼膠囊里面的藥物是白色的,在臨床上多用于治療急性白血病急劇惡化轉成慢性白血病的維持治療,也可以用于治療胃腸道腫瘤晚期,不適合手術的,或者是已經發生轉移的胃腸道腫瘤的治療,多用于晚期癌癥的治療上。
甲磺酸伊馬替尼膠囊藥理作用是,甲磺酸伊馬替尼在體內外均可在細胞水平上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能選擇性抑制Bcr-Abl陽性細胞系細胞、Ph染色體陽性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病人的新鮮細胞的增殖和誘導其凋亡。此外,甲磺酸伊馬替尼還可抑制血小板衍化生長因子(PDGF)受體、干細胞因子(SCF),c-Kit受體的酪氨酸激酶,從而抑制由PDGF和干細胞因子介導的細胞行為。
本研究的藥代動力學系單劑量口服25-1000mg甲磺酸伊馬替尼并達穩態后測定。
甲磺酸伊馬替尼劑量在25-1000mg范圍內,其平均曲線下面積(AUC)的增加與劑量間存在比例性關系。重復給藥的藥物累積量可達穩態時的1.5-2.5倍。成人人群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性別對藥代動力學無影響,體重的影響也可忽略而不計。
吸收
膠囊劑的平均絕對生物利用度為98%,口服1次甲磺酸伊馬替尼后血漿AUC的變異系數波動在40-60%之間。與空腹時比較,高脂飲食后本藥吸收率減少甚微(Cmax減少11%,Tmax延長),AUC略減少(7.4%)。
分布
約95%與血漿蛋白結合,絕大多數是與白蛋白結合,少部分與α-酸性糖蛋白結合,只有極少部分與脂蛋白結合。整個機體內的總體分布濃度較高,分布容量為4.9L/kg體重,但紅細胞內分布比率較低。體內組織中有關藥物分布情況僅來源于臨床前的資料。腎上腺和性腺中攝取水平高,中樞神經系統中攝取水平低。
代謝
人體內主要循環代謝產物是N-去甲基哌嗪衍生物,在體外其藥效與原藥相似。該代謝物的血漿AUC是原藥甲磺酸伊馬替尼AUC的16%。甲磺酸伊馬替尼是CYP3A4的底物,又是CYP3A4、CYP2D6、cyp2c9和CYP2C19的抑制劑,因此,可影響同時給予藥物的代謝。
排泄
甲磺酸伊馬替尼的清除半衰期為18小時,其活性代謝產物半衰期為40小時,7天內約可排泄所給藥物劑量的81%,其中從大便中排泄68%,尿中排泄13%。約25%為原藥(尿中5%,大便中20%),其余為代謝產物,大便和尿中活性代謝產物和原藥的比例相似。
肝腎功能衰竭
對肝、腎功能衰竭病人未進行過臨床研究,這些患者應用甲磺酸伊馬替尼時要謹慎。已知甲磺酸伊馬替尼的排泄很少經腎臟,估計腎功能衰竭患者服用不會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