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臨泣穴是一個部位于身體腳面處的一個穴道。此穴道具備緩解頭疼、牙痛、腰痛等功效。而且對女性經期不調、經痛等不適感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這篇,我們就來細膩的說一說足臨泣穴的基本概念、部位、及其功效作用、按摩方法等層面的專業知識。
足臨泣穴的部位及圖片
足臨泣穴坐落于足背兩側,第四趾、小趾跖骨縫隙中。
足臨泣穴的基本概念
足臨泣穴,人體穴位名。《靈樞。本輸》本名臨泣。《圣濟總錄》名足臨泣。屬足少陽膽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帶脈穴。肝膽經輸(木)穴,俞穴,屬木,足少陽帶脈穴之會。
“足臨泣穴”。“足”,指穴在腳部。“臨”,趾高氣揚之意。“泣”,淚也。該穴名喻指肝膽經的水液作風在這里化雨冷降。本穴物質為丘墟穴傳出的水液作風,至本穴后水液作風化雨冷降,血氣的運作轉變如滴淚從上滴下一般,因此而出名“足臨泣穴”。
“肝膽經俞”。“俞”,輸也。本穴物質為丘墟穴傳出的水液作風,在本穴的轉變不僅是化雨冷降,時亦有一部分水液云氣向外傳送,本穴為肝膽經水液作風的向外輸出之處,故為肝膽經俞穴。
足少陽帶脈之會。本穴所處的系統座標部位與帶脈穴血氣所在的系統座標部位同樣,血氣特點同樣,故為足少陽帶脈穴之會。
足臨泣穴的作用與功效
減輕醫治肝膽經頭痛、眼病、中風、目外眥痛、眼花、頭痛、齒痛等。
減輕治療腰痛、肌肉痙攣、膽囊炎、神經官能癥、登革熱病、足跗腫疼、腦中風,痹痛不仁、腿酸疼等。
減輕醫治高血壓、月經不調、失眠、乳腺炎、乳腺增生、呼吸不暢、畏冷癥、腹氣上逆、腸結石等。
足臨泣穴的搭配作用
配三陰交穴治痹證;
配三陰交穴、中極穴治例假不好;
配丘墟穴、解溪穴、昆侖穴,有舒筋活血,快速消腫的功效,主冶足跗腫疼;
配風池穴、太陽穴位置、外關穴,有袪風舒經止疼的功效,主冶偏頭痛;
配乳根穴、肩井穴,有清熱去火,快速消腫的功效,主冶乳癰。
足臨泣穴的按摩方法
一面慢慢出氣一面輕輕地推拿,上下各按數次就能除去疼痛。推拿臨泣穴還能夠除去高跟鞋的倦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