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指在足底上拔罐,借助于熱能或外力把罐內的空氣排出,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在涌泉穴、小丘或特定部位的皮膚表面,引起局部充血、瘀血,進而達到治療效果,拔罐屬于中醫范疇。
涌泉穴、丘埔穴、解溪穴、沖陽穴等穴位都有很好的穴位,而對于坐骨神經痛、腰痛、肺炎、肋膜炎等癥狀都有效果,而對于胃脹、呃逆等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而在臨床上,對于胃脹、足麻痹等都有效果。
對于腳底拔罐,患者要注意選擇罐口較小的罐子,否則不易拔罐。 因此,病人在腳底拔罐時應采用俯臥位,這樣操作更順暢,而且拔罐時間不會太長。 若拔罐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腳部起泡或者感染,最好是5分鐘左右的時間,最好是不要超過10分鐘。 拔罐時,要仔細觀察局部罐斑、罐痕的變化,一般情況下,拔罐過程中皮膚會發生變化,如果局部皮膚變紅、發紫、拔罐時間要短,這樣就會導致局部起泡,從而出現感染的危險。 應該去醫院的針灸推拿科做拔罐,以避免在自己操作時由于手法不當或方法不當而造成灼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