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加味理中湯,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人參白術甘草(炙)干姜(炮)干葛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為銼散。
【功能主治】治飲酒過多,及啖炙博熱食動血,發為鼻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處方】人參白術干姜(不炒)甘草(炙)半夏(制)茯苓橘紅細辛北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藥細銼。
【功能主治】溫中祛寒,化痰止咳。治肺胃俱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7.5克,加生姜、大棗,水煎,空腹時服。曾經解利者通用。
【摘錄】《仁齋直指》卷八
【處方】附子人參白術干姜甘草吳茱萸肉桂當歸陳皮厚樸各等分
【制法】共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寒中三陰,躁熱煩渴者。
【用法用量】浸冷水中,或煎湯俟冷后,以棉蘸抹胸口。
【摘錄】《理瀹駢文》
【處方】理中湯加陳皮、丁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胃感寒,嘔吐不止。
【摘錄】《濟陽綱目》卷十八
【處方】人參3錢,白術1錢5分,干姜1錢(炮),甘草8分,肉桂8分,陳皮1錢5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傷寒,直中陰經,腹痛,怕寒厥冷,或下利嘔吐不渴,脈沉遲無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臨服加木香(磨)1匙,姜汁少許同服。
【摘錄】《壽世保元》卷二
【處方】潞參5錢,白術3錢(土炒),炮姜1錢,附子2錢,扁豆3錢(炒),小半夏2錢,歸身3錢(土炒),砂仁1錢半(炒),焦楂1錢半,木香5分(研),粟殼1錢半(蜜炙焦),生草8分,烏梅炭1錢,川樸5分(炒)。
【功能主治】臟腑虛寒,偶得暑熱痢病,誤服涼下太過之藥,脾胃受傷,日久不能除根,仍然腹痛痢瀉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揣摩有得集》
【處方】西黨參3錢,野于術2錢,炙草2分,干姜(炒黑)6分,歸身1錢半,大棗3枚。
【功能主治】小產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華氏醫方匯編》卷五
【處方】人參2錢或5、6錢,白術2錢或5、6錢,扁豆(炒,研)2錢,陳皮1錢,干姜(炒)2錢,甘草(炙)1錢,當歸2錢(滑泄者,土炒),木香4分,白豆蔻(去殼炒)1錢,茯苓2錢,白芥子(炒,研)8分。
【功能主治】脾胃虛寒,氣脹便泄,惡食惡寒等。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會約》卷九
【處方】白術2錢,干姜(炒)1錢半,甘草(炙)1錢,丁香5分,白豆蔻(去殼炒,研)1錢。
【功能主治】陰寒腹痛,脈緊而微,或表熱里寒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假熱在上不納者,冰冷與服。
【摘錄】《會約》卷四
【處方】人參(少者,用山藥3錢炒黃代之),白術1錢半,干姜(炒)1錢,甘草(炙)1錢,附子5分,丁香3分,木香3分,半夏1錢,草豆蔻(煨)8分,生姜1錢。
【功能主治】胃寒呃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會約》卷四
【處方】人參、白術、甘草、干姜、玄胡。
【功能主治】虛寒腹痛。
【用法用量】
【摘錄】《方癥會要》卷三
【處方】理中湯加附子、茯苓、蒼術。
【功能主治】寒中腹脹,多溺涎涕,足軟,胛脊、腰背、睪丸痛,并兼氣虛者。
【摘錄】《金鑒》卷四十
【處方】淡附子2錢,干姜1錢,茯苓2錢,人參不拘,炙甘草7分,焦術2錢,白蔻5分,肉桂心1錢,延胡索(醋炒)1錢5分,乳香(去凈油)1錢5分。
【功能主治】產后心腹痛。
【用法用量】
【摘錄】《胎產秘書》卷下
【處方】大附子(童便制)1錢,干姜(炒黑)8分,甘草8分,檳榔8分,白術(生炒)8分,人參8分,肉桂6分,川椒6分。
【功能主治】蛔厥。
【用法用量】水1鐘,加烏梅3個,水煎服。
【摘錄】《玉案》卷二
【處方】人參、白術、干姜(炮)、甘草、附子、丁香、柿蒂。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吐利后,胃中虛寒,呃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十三
【處方】大附子(面包煨,去皮臍)、人參(去蘆)、白術(去蘆)、干姜(炒)、肉桂、陳皮、茯苓(去皮)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寒甚痼冷。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大棗2枚,水煎,熱服。
【摘錄】《回春》卷三
【處方】人參、白術、茯苓、炮姜、炙草、川芎、扁豆。
【功能主治】因強嘔吐,致傷胃吐血,腹痛自汗者。
【摘錄】《嵩崖尊生》卷八
【別名】加味理中飲
【處方】干姜4分,肉桂4分,白術1錢,人參8分,陳皮8分,茯苓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足太陰脾經受癥,臟寒,自利不渴、手足溫,身無熱,脈來沉而無力。
【用法用量】加味理中飲(《赤水玄珠》卷十八)。
【摘錄】《傷寒六書》卷四
【處方】理中湯加炒川椒5粒,檳榔5分。
【功能主治】胃寒所生蛔厥。
【摘錄】《便覽》卷一
【處方】人參1錢,白術1錢,干姜(炮)1錢,甘草(炙)5分,丁香10粒,生姜10片。
【功能主治】胃虛受寒,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涼服。
【各家論述】《醫學入門萬病衡要》:本方用人參、白術、炙草諸甘溫以補中;干姜、丁香諸辛熱以散寒;生姜散逆氣,以止嘔吐。
【摘錄】《醫學六要》卷三
【處方】甘草、干姜、白術、條參、肉桂、附子各等分,秦艽1錢半,腹皮1錢半,鉤藤1錢半,川羌1錢半,懷膝1錢,虎骨3錢。
【功能主治】酒傷,四肢厥冷,瘓癱不仁,口不作渴,冷汗如雨等。
【用法用量】生姜為引,水煎服。
【摘錄】《點點經》卷二
【處方】人參、白術、炙草、干姜(煨)、陳皮、藿香、厚樸(姜制)、生姜5片。
【功能主治】產后脾胃虛弱,失于調理,傷于風冷飲食,而為霍亂,心腹絞痛,手足逆冷,吐瀉并作。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萬氏女科》卷三
【處方】理中湯加丁香1錢,橘紅2錢,半夏2錢,柿蒂(炒)5分。
【功能主治】胃冷呃忒。
【摘錄】《傷寒廣要》卷九引《蘊要》
【處方】人參、白術、干姜(不炒)、甘草(炙)、半夏(制)、茯苓、橘紅、細辛、北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溫養脾肺。主脾肺虛寒,咳嗽不已;中寒口噤,身體強直。肺胃俱寒,咳嗽。中寒,身體僵直,口噤不語,四肢戰掉,灑灑惡寒,脈浮緊,無汗。虛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錢半,加生姜、大棗,水煎,食前服。
【臨床應用】肺癰咳嗽《外科發揮》:一男子年前病肺癰,后又患咳嗽,頭眩唾沫,飲食少思,小便頻數。服解散化痰藥,不應。診之,脾肺二脈虛甚。余謂:眩暈唾涎,屬脾氣不能上升,小便無度,乃肺氣不得下制,尚未成癰耳。投以加味理中湯四劑,諸證已退大半,更用鐘乳粉湯而安。
【摘錄】《直指》卷八
【處方】人參1兩,干姜(炮)1兩,白術1兩,干葛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傷胃嘔血。飲食傷胃,遂成嘔吐,物與氣沖,與血吐出,或心腹疼痛,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大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濟生》卷二
【處方】人參、白術、甘草(炙)、干姜(炮)、干葛、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飲酒過多,及啖炙煿熱食動血,發為鼻衄。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
【摘錄】《三因》卷九
【處方】干姜、人參、白術、肉桂、甘草、半夏、陳皮、細辛、茯苓。
【功能主治】中寒。冬時直中真寒,一身受邪,難分經絡,手足厥冷,或腹痛嘔吐,甚則卒倒昏迷,不省人事,脈遲無力。
【用法用量】加煨生姜5片,水煎熟,再入姜汁半盞服。其腹內外,仍用生姜炒熱,時時熨之。
【摘錄】《玉案》卷二
【處方】人參1錢,白術1錢,白芍藥1錢,白茯苓1錢,干姜1錢,黃連1錢,藿香葉1錢,木香1錢,訶子肉1錢,肉果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妊娠泄瀉。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3片,大棗2枚,煎1鐘,饑時服。
【摘錄】《準繩·女科》卷四
【處方】人參1錢,白術1錢,炙草1錢,干姜(炮)1錢,陳皮1錢,丁香5分,干柿蒂2錢。
【功能主治】產后胃氣虛寒,呃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萬氏女科》卷三
以上就是對加味理中湯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加味理中湯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