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為胎盤早剝。引起胎盤早剝的原因主要包括機械因素、胎膜早破、孕婦血管病變等。
1.機械因素
外傷(尤其是腹部直接受撞擊或跌倒導致腹部直接觸地等)、異常胎位行外倒轉矯正胎位、臍帶過短或臍帶繞頸、分娩時胎先露部下降都可能導致胎盤早剝。另外,雙胎妊娠的第一胎分娩過快,或者是破膜時羊水過多,羊水流出過快,子宮內壓驟然下降,子宮突然收縮,也會導致胎盤自子宮壁剝離。
2.胎膜早破
胎盤早剝與胎膜早破的相關研究多有報道。胎膜早破孕婦比無胎膜早破者發生胎盤早剝的風險增加3倍,其發生的機制并不明確,可能與胎膜早破后伴有絨毛膜羊膜炎。
3、孕婦血管病變
胎盤早剝的孕婦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慢性腎臟疾病等,尤其是已有全身血管病變者。發生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痙攣或硬化,導致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破裂出血,血液流到底部蛻膜層形成血腫,導致胎盤從子宮壁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