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乙肝后主要臨床癥狀會表現為厭食、惡心、發熱、腹痛、食欲減退、上腹不適、食欲差、腹脹、便秘、便溏、尿液發黃、皮膚鞏膜黃染等。還會傳染他人,并且引發一系列并發癥。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可能會通過母嬰傳播、性傳播、血液傳播等方式傳染給他人。乙肝若持續進展,容易出現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甚至肝癌、重癥感染等比較危險的并發癥,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以后如果身體抵抗力強,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療及時,乙肝病毒會很快被清除,那么在急性期就能夠治愈。一旦乙肝病毒沒能及時地清除,乙肝會轉變為慢性,病毒會長期攜帶,檢查表現為乙肝抗原陽性。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活動,復制繁殖可以出現臨床癥狀。
患乙肝以后,應該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并定期檢查身體,避免病情加重。在出現不適癥狀的時候應該及時到醫院的感染科、肝病科等科室就診。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該避免不良的情緒的刺激,減少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悅、勞逸結合、適當運動、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