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也被稱為除夕節,是歷史悠久的一個重大節日,而在過年期間有很多傳統節日美食,由于南方北方的文化不同,在過年吃的東西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情況下過年比較常見的就是臘八粥,以及年糕,餃子和湯圓等,南方多以湯圓為主,而北方過年比較習慣吃餃子。
過年吃什么?
1、臘八粥
臘祭后來流行到民間,其習俗至今還有所遺存,就是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用以慶祝豐收。
“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2、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屬于農歷新年的應時食品。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征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3、湯圓
湯圓別稱元宵、湯團、浮元子,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狀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湯圓象征合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團團圓圓。
4、餃子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東漢時期南陽人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也稱水餃,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餃子的諧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過春節吃餃子意味著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
5、春卷
春卷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春卷是用干面皮包餡心,經煎、炸而成,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來。在中國南方,過春節不吃餃子,吃春卷和芝麻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