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貼饃是一種中國北方的常見小吃,也是一種符合大眾口味的小吃。傳統鍋貼膜呈月牙形狀,底部煎至金黃色后即可食用。在寒冷北方的冬天,一杯豆漿,一個鍋貼饃就可以解決一頓早餐。鍋貼饃在制作的時候往往在做湯的時候貼在鐵鍋的周邊,這樣可以使鍋貼有湯汁的鮮美。大家不妨來學習一下鍋貼膜的幾種做法。
方法一:
材料:普通面粉3杯(做六個),干酵母1.5小勺,溫水1.5杯左右,泡打粉1小勺做法:
用溫水化開干酵母,慢慢倒入2.5杯面粉中。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團,面團軟硬適中。2、加蓋或覆蓋保鮮膜,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約1小時(夏天時間可以短一點),至原來的兩倍大,發好的面應該是呈蜂巢狀的.3、往發好的面團中加入泡打粉和余下的面粉(一點點加),繼續揉至面團比較硬就可以了。不一定全部面粉都加完。蓋上保鮮膜醒10分鐘。4、把面團分成六分,每份搟成長條窩成面團,再搟餅,再放5分鐘。5、放入無油的平底鍋內,中火烙熟就可以了(正宗的好像是烙到半熟,再放入350C的烤箱烤5-10分鐘,這樣做出來時外脆里軟),只要在快好的時候火力加大,把餅稍微烙的焦一點,也會有外脆里軟的效果。
方法二:
精面粉500克、發酵粉10克、雞蛋4個、精鹽10克、味精5克、胡椒粉7克、蒜茸75克、蔥茸50克、香料少許,精豬油適量。做法:
1、精面粉和發酵粉拌勻,開窩,加入雞蛋液,用30℃溫水調開,反復揉搓成面團,用干凈濕布蓋住,靜置15分鐘,再搓一次,然后壓簿,用長搟面杖半成簿片(越簿越好,要均勻),然后用豬油涂面。
3、旺火燒鍋,落油,至四成熱度,放入生面餅,慢火煎炸,不斷翻轉,使兩面均勻受熱,起金黃色時撈起,擠出油分,按輻射狀均等切塊,裝盤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