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粽子可能人們只是吃過,但不太會做,這也是屬于粽子的一種,不過并不是使用傳統的艾葉制作而成,而是使用竹筒,將竹子兩邊劈開以后就可以進行制作,也是非常簡單,最好是選擇新鮮的竹子,這樣包出來的粽子味道就會散發出來一種竹子的清香,更加有助于增強人們的食欲。
材料要求
1、選竹節(竹子為一年的新竹,超過兩年的就不要考慮了,新竹水分多耐燒,燒出來的糯米飯也香些)長度不要超過25厘米、直徑6厘米左右的竹子,兩頭留長5厘米鋸成單節,再在一頭鉆一小孔。
(長度不要超過25厘米是考慮受熱面積,兩頭留長5厘米是便于裝米,便于燒竹筒時中間有足夠的受熱面積;小孔的大小,根據你裝米的耐性而定,可大可小,一節長25厘米、直徑6厘米、小孔1厘米的竹筒需要5分鐘左右的時間裝米,裝好米后最好能用蘋果什么的把孔塞住,孔大就是密封性差些,一元硬幣那么大也可。
2、浸泡12小時以上的糯米。(建議浸泡前就將糯米洗一下,待浸泡一段時間,糯米膨脹后攪拌一下,使糯米吸水均勻些,吸水均勻了,糯米就容易熟,不會出現一粒生一粒熟的情況)。
3、配料
可根據個人喜好,添加一些香腸啊、咸肉啊、咸菜啊、香蕉、蘋果、板栗、紅棗什么的。可以事前把咸肉切成碎末,拌在糯米里,如肉粽子;也可以切成小塊,適時適量放入。
制作
一、將米淘洗干凈,浸泡半個小時以上,再放入竹筒內,用葉片和棕葉封扎緊口子,放入鍋內加水煮熟。米煮為飯后,有的就直接剖開竹筒吃飯。二、將米裝入竹筒,加入適量泉水,用葉子封口扎緊,將竹節朝下、口朝上,立于熊熊烈火中燒。待聞到米飯香味之時,即可剖竹吃飯。竹筒飯色澤新綠,味道馨香。粽子蒸熟或煮熟后,性溫滯氣,并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進食后會增加消化酶負荷,加重胃腸負擔,故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最好禁食或少食。老年人、兒童及消化功能較弱者更應慎食。患有糖尿病、膽結石、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疾病以及腸胃消化功能較差的人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腸胃不適,出現肚腹脹悶、便秘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