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
和腹股溝斜疝一樣,直疝也發生在腹股溝區域,其發生、發展在解剖生理學上有密切關系。當前認為,腹股溝疝的發生可能與其自身機制、組織膠原結構的變化等因素有關。此外,由于年齡增長、缺乏鍛煉、多次妊娠、長期臥床造成體重損失、健康水平下降,以及使用過短或過長的橫切口或做腹部“美容手術”,造成腹橫肌腱膜弓下緣纖維和腹股溝區肌肉萎縮等因素都有關系。
(二)病機機理
1。腹股溝區存在供睪丸、精索通過的腹股溝管,其后方有血管腔及供下肢血管穿過的股鞘,腹股溝韌帶內側上下腹壁的薄弱部位形成腹壁,并具有以下特點:腹外斜肌層為腱膜性結構,淺環處甚至缺少腱膜;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與腹股溝韌帶內側半部存在一種可容納精索(子宮圓韌帶)及其內層、中層被膜的間隙,因此沒有防護作用。
2。影響腹壁的壓力,是影響腹壁壓力產生的根本因素,即:腹壁薄弱阻止不了疝的形成,除了腹部結構因素外,還與營養狀態、體力勞動、妊娠、快速甚至遺傳等因素有關。
(1)高腹壓力:任何導致腹腔內壓力增加的疾病都有可能導致腹股溝直疝直疝,包括肥胖、慢性支氣管炎、前列腺肥大、便秘、腹水、妊娠等。
(2)腹部創傷:腹壁外傷與外傷有關,可能是外傷會減弱腹壁結構的力量,盡管動物實驗并不完全支持這種說法,但腹部創傷會導致疝加重。
(3)腹股溝疝的發生與年齡有絕對關系,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某些導致腹股溝疝高的疾病發病率也在上升,腹部脂肪組織減少、腹壁膠原組織代謝紊亂、腹股溝區各種正常組織結構變薄等都會導致腹股溝疝的發生、發展。
(4)腹部斜肌和腹橫肌收縮會起到防御作用:腹股溝區的解剖缺陷,主要是括約肌的作用,它可以通過腹股溝斜肌和腹橫肌收縮來起到防衛作用,首先是括約肌作用,當腹內斜肌或腹橫肌增大時,腹內斜肌和腹橫肌收縮,將凹間韌帶拉緊到外上,從而起到了保護腹內壓的作用。第二類為嵌閉韌帶,通常情況下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在腹股溝管上形成凸起,與相應的腹股溝韌帶之間有0.5~2.0cm的距離,肌肉收縮弓狀緣向腹股溝側腹股溝,并向髂恥束和腹股溝韌帶靠攏,使腹股溝變得更細,從而加強腹股溝管后壁,使腹橫筋膜變弱。預防腹股溝疝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凹間韌帶、髂恥束松弛、腹內斜肌、腹橫肌發育不良不能形成完整的弓狀緣,以及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縮、收縮力降低等,都會導致括約和嵌閉作用的減弱或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