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痔瘡便血與直腸癌便血,在臨床上確實比較容易被混淆。痔瘡是由于肛墊下移和靜脈曲張引起的局限性團塊,屬于良性疾病,通常表現為便血和痔核脫出。直腸癌則是發生于直腸的常見惡性腫瘤,直腸癌也可以出現便血,通常表現為黏液血便,黏液膿血便,出血顏色相對比較暗紅。同時可以出現里急后重、大便不成形,腹瀉,貧血,消瘦,甚至是腸梗阻等其他癥狀。痔瘡與直腸癌的區別,通常需要到正規醫院普通外科就診,接受專科體檢,包括直腸指檢和腸鏡檢查來進行區分。
2.便血是內痔最常見的早期癥狀,所以,一般人總是把便血當作是痔瘡發作。由于這種誤解,許多人一有便血往往自己用點治療痔瘡的栓劑,癥狀多半能有所好轉。但是,對于中老年人來說,便血可能是直腸癌的一個危險信號,必須引起足夠的警惕。近年來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但直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最容易被患者忽略,甚至被醫生誤診。
3.痔瘡表現為在排便后肛門內出血,血色鮮紅,不與糞便相混或便外表帶血,繼而滴血,甚者可見噴射狀出血,便后出血即自行停止。但是直腸癌的便血表現為血色暗紅,一般混在糞便中,大便中帶血及黏液。當然,出現便血時最好馬上到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只需要進行一個簡單的直腸指檢就可以初步判斷,直腸指檢是診斷直腸癌的必要檢查步驟,約80%的直腸癌患者于就診時可通過自然直腸指檢被發現,可觸及質硬凹凸不平包塊,晚期可觸及腸腔狹窄、包塊固定、指套見含糞的污濁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