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脛束摩擦綜合征這種疾病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發病癥狀,這對于這種疾病發生的時候沒有辦法及時的發現,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髂脛束摩擦綜合征主要會表現出膝蓋外側疼痛以及走路的時候膝蓋也會疼痛等,所以對于膝蓋疼痛的發病原因應該要了解清楚,不要一直認為是風濕病引起的。
髂脛束綜合征
髂脛束綜合征表現為膝外側疼痛,定位準確,常為灼痛、刺痛,按壓膝外側關節線上方2-3厘米時,會引發疼痛。
走路不產生疼痛而下蹲會痛;跑步中后程疼痛,跑后疼痛減輕消失。
上下樓梯都會產生疼痛,跑上下坡路、減速時疼痛加重,蹲下后會打軟、站不起來;
嚴重時連走路都會痛,大部分髂脛束綜合征患者通常在剛邁步時疼痛最明顯,一個小臺階都會讓人倍感艱難。
髂脛束綜合征的癥狀與膝關節的其他疾病癥狀相似,如股二頭肌炎、側副韌帶拉傷等,患者自己難以鑒別,需要專業醫生做出診斷。
髂脛束綜合征的誘因尚沒有蓋棺定論,目前大多傾向于由過度摩擦引起,即緊張的髂脛束在膝關節做伸膝屈膝的動作時,不斷摩擦股骨外上髁,因此也被稱作“髂脛束摩擦綜合征”。
膝關節在屈曲30度時有一個impingementzone(影響區),在整個步態周期的初始時候。
也就是膝關節屈曲30度左右時,髂脛束剛好摩擦過股骨外側髁,是整個步態過程中最疼的一個點。
長跑運動員比短跑運動員髂脛束磨擦綜合癥的發生率高,因為長跑運動員有較明顯的長時間足跟著地期和直立期。
當腳踏地面時,膝關節通常是屈曲約20度,這使得膝關節處于impingement
zone中,髂脛束易與股骨外上髁產生摩擦。
此外,也有髂脛束綜合征更傾向于一種壓迫綜合征而不是摩擦綜合癥的說法;
也有學者認為是髂脛束與股骨外側髁之間的滑囊發炎從而產生疼痛,有髂脛束綜合癥患者在做過滑囊摘除術之后疼痛明顯減輕。
加重因素
髂脛束綜合征癥狀加重的因素的主要分為自身的結構性因素和后天的訓練因素兩大類。
1、結構性因素
如脛骨過度內旋、膝內翻(o型腿)、扁平足、跟部或足過度內翻、雙側下肢不等長、大腿肌肉過于發達、髖外展肌群肌力不足或髂脛束過緊、柔韌性差等。
2、訓練方式不合理
在下坡道、弧形跑道跑步,突然間增加跑步或騎行的速度或距離,以及過度訓練等,常見于長跑運動員和自行車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