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往往是幫助我們說話或者吃飯的工具,當然,在舌頭上還會分布著一些味蕾,任何食物有何種味道,都是要依靠這些味蕾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保護自己的舌頭也是必須要做的。不過,有的朋友發現,自己的舌頭不僅有紅腫的情況,還會發現舌下有小肉芽,這是怎么回事?
舌炎是指舌發生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舌是人體的特殊部位,舌質和舌苔的變化常能反映內臟功能的改變。舌炎主要表現為舌面成片發紅及光滑。舌炎也是一些系統性疾病的口腔并發癥,多見于貧血、核黃素缺乏癥、吸收不良綜合征、心力衰竭患者,以及女性更年期綜合征。
病因
引起舌炎的原因很多,以全身因素多見,如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內分泌失調、月經周期影響、貧血以及真菌感染、濫用抗生素等。局部因素常見銳利牙尖、牙結石、不良修復體及進食刺激性食物等。近年來,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或濫用使腸道正常菌群失調,導致核黃素生成不足,發病亦不少見。
臨床表現
1.本病好發于舌前部,特別是舌尖及舌緣,舌前半部尤其明顯。自覺麻木、灼痛、進食時疼痛等。有時伴唾液減少而出現口干癥狀等。病程遷延,緩解與加重交替出現。
2.初起,舌面有數片紅色涂釉似的光滑小斑點,或者舌面大部分似牛肉樣,紫紅色、平滑。在這些損害或正常舌面上常伴發淺表性潰瘍或復發性濾泡性口炎。在女性患者中,陰道也可發生相似變化。
3.舌絲狀乳頭可萎縮、變薄或消失,故舌面呈火紅色,并伴有較淺的裂隙。在絲狀乳頭萎縮初期,蕈狀乳頭腫脹且顯得更加突出,后期也逐漸萎縮,終成“光滑舌”。
4.伴有萎縮性舌炎,常是危重疾病的一個顯著癥狀,亦可是臨終表現。
5.若舌炎同時出現口角糜爛、皸裂或唇紅、干燥脫屑以及陰囊炎時,提示核黃素缺乏癥。
6.惡性貧血時,舌面萎縮同時可伴發疼痛性、紫紅色、慢性剝蝕斑片,其中絲狀乳頭消失或者變薄,而蕈狀乳頭腫脹,對刺激性食物敏感,稱為Hunter舌炎。這種剝蝕主要發生在舌尖、舌緣及舌面,偶發生于唇部、頰部及上顎黏膜。
檢查
1.常規口腔檢查唾液或黏膜刮取物涂片鏡檢、細菌培養。
2.血常規檢查
檢查患者是否貧血。
3.內鏡檢查
檢查患者胃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