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王顯表示,下肢動脈是心臟和血管“風向標”,腿的抬高與下垂,可測試血管阻斷和放開時的反應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是否通暢。如何抬腿測出“血管是否有堵塞風險”?首先,躺在沙發或床上,雙腿抬高與床或沙發呈45度角,保持一分鐘后放下,讓腿垂下。如果雙腿或單腿在抬起時變得蒼白,放下后需好幾分鐘才可恢復紅潤,或雙腿抬起時呈現鮮紅色,都說明動脈可能發生了堵塞。如恢復“遲緩”,建議到醫院做詳細檢查。只有血管一直保持“暢通”和“潔凈”,才能為全身順利輸送養分,人的壽命才會長。那么,該如何保持血管的“潔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教你善用七種營養成分“守護”血管健康!
葉酸——綠葉菜、豆類
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適量攝入有利于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防止血管發生硬化和阻塞。而葉酸缺乏可能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還有皮炎、神經衰弱等。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天熱時適當補充葉酸,有助于擴張血管,促進皮膚血流,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研究人員表示,中老年人熱天皮膚血流量增加情況不如年輕人,因而炎熱天氣期間老年人更容易出現中暑、中風及心臟病發作。
葉酸廣泛存在于菠菜、芹菜等綠葉蔬菜,以及豆類和動物肝腎中,但易被破壞。建議最好食用新鮮蔬菜,降低烹調溫度,減少烹調時間。
β葡聚糖——燕麥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營養室副主任醫師陳超剛副教授表示,從營養學角度來說,燕麥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E以及鐵、鋅、鎂等礦物質。
燕麥中還富含人體必需的亞麻油酸與單不飽和脂肪酸。燕麥中的膳食纖維,能夠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可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對調節血脂有很好的作用,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從而有助保護血管。因此,常吃燕麥片好處多。
另外,研究發現,燕麥是β葡聚糖的最佳來源之一,食用燕麥有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的效果,從而降低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如果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燕麥本身的鈉含量并不高,大約100千克燕麥中只含3毫克鈉。如果是加工后的燕麥品,鈉的含量會增高。因此,對于有低鹽需要的人士,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病人,建議選擇吃不添加鹽分的干燥燕麥片。
卵磷脂——雞蛋、豆制品
卵磷脂是“好”膽固醇的重要成分,有助于調節血脂,將血管壁“清掃”干凈,預防血管硬化,被公認為“血管清道夫”。食材中,雞蛋、大豆和豆類制品均富含卵磷脂。生活中,每天吃一兩個雞蛋,30-50克大豆或大豆制品(比如40克大豆相當于200克豆腐、800毫升豆漿、700克豆腐腦),就可獲取充足的卵磷脂。
魚油和卵磷脂是國際公認的“血管清道組合”。“三高”人群建議魚油+卵磷脂1:2搭配服用。早上一粒魚油清除血管和腸道垃圾,晚上服兩粒卵磷脂,幫助人體更好排出毒素。
花青素——紫色果蔬
紫甘藍、藍莓、葡萄、紫薯、茄子等紫色食物中均富含花青素,一般來說,顏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抗氧化效果越強。花青素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不僅能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傷害,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促進血液循環,起到為血管“保鮮”的作用。
蔓越莓、覆盆莓、草莓能有效幫助人體抗氧化,關鍵在于他們共同含有的原花青素成分。事實上,歸屬于生物類黃酮,多酚類一員的原花青素,可謂目前營養學界公認抗氧化能力一流的重要營養素之一。適度攝取原花青素成分,不僅有助維持正常的細胞活性、血管的穩定、增進微細血管循環、提高微血管和靜脈的流動;同時,還有降低壞膽固醇與氧化自由基結合的作用,對于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有一定助益。
歐米伽3脂肪酸——深海魚
從1998到2004年,美國和瑞典兩國的研究者隨訪了4萬名年齡在45歲—79歲之間的瑞典男性,記錄他們的飲食細節和健康狀況。結果發現,每周吃一次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的魚類(如三文魚、鯖魚、鯡魚、白鮭)的男性,其心衰的發生率比從來不吃魚的男性低12%。
同時,每天食用約0.3克歐米伽-3脂肪酸(在魚肝油和魚油中含有)的男性,心衰發生率低于那些每天食用較少者。
歐米伽3脂肪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分為α亞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三類,它們均具有較強的調節血脂的作用,對心腦血管十分有益。
沙丁魚、三文魚、金槍魚等深海魚類及其魚油中富含EPA和DHA,是歐米伽3脂肪酸的重要來源。深海魚生活在深海,承受的壓強很大,因此要補充足夠的營養才能夠在深海中生存,因此許多的深海魚都含有大量的歐米伽-3脂肪酸,多吃能夠預防心衰,保護好心血管。
值得提醒的是,吃魚肉的功效要比吃魚油好,每周食用兩三次為宜,烹飪深海魚時最好選擇低溫烹調方式,比如清蒸。
維生素C——新鮮果蔬
維生素C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可保護其他物質免受氧化破壞。研究發現,它可以促進膽固醇的排泄,防止其在動脈內壁沉積,還能溶解已有的粥樣沉積,有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維生素C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新鮮蔬菜和水果,豌豆苗、辣椒等深色蔬菜,以及酸棗、柚子、獼猴桃等口感較酸的水果中,所含維生素C往往較多。
根據維生素C在食物中的含量狀況,可將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劃分為4個層次,即最佳食物來源、良好食物來源、一般食物來源和稀缺食物來源:
○最佳食物來源主要包括:刺梨,鮮棗,獼猴桃等;
○良好食物來源主要包括:辣椒、苦瓜、柑橘、番茄、菜花、草莓、荔枝、綠色葉菜等;
○一般食物來源主要包括:白菜、西芹、萵筍、南瓜、梨、蘋果、香蕉、桃子、櫻桃等;
○稀缺食物來源包括:畜禽肉、魚、蛋、乳等動物性食物以及干大豆等幾種植物性食物。
維生素E——堅果
維生素E比維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更強,可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限速酶,從而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水平;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危險性。此外,適當攝入維生素E,利于清除體內自由基、軟化血管。
維生素E也能促進血液通暢。保持血管壁的彈性是防治靜脈曲張的首要前提,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能夠幫助制造膠原質和彈性蛋白,有利于保持靜脈強度,使之更有彈性。維生素E也是一種有助于血管恢復的微量元素,有利于促進血液通暢,防止血栓的形成。
堅果、谷物胚芽等都是維生素E的來源。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E和維生素C均容易損失,應減少食材儲存時間,控制烹調溫度和時長。但靜脈曲張患者要注意增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攝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同時,要改掉“口重”的飲食習慣,減少食鹽的攝入。需要注意的是,精索靜脈曲張患者在接受正規治療的同時,還應格外重視維生素E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