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人體與外界環境息息相關,人類必須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而疾病的發生,關系到正氣與邪氣兩個方面的因素。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條件,而正氣不足則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
春天以風邪為主,秋天以燥邪為主,冬天以寒邪為主,而夏季的主要邪氣有三個:暑邪、濕邪、寒邪。因為人體要面臨多方面邪氣的侵襲,增加了防病養生的難度。所以,夏季往往是一年四季當中最難養生的季節。小編綜合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賀娟的觀點,與大家一起學習如何做好夏季養生。
祛暑邪:沖泡生脈飲
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氣,夏季汗出過多會帶走體內津液,進一步發展會導致氣陰兩虛。而低血壓、腦中風、冠心病等夏季經常發生的疾病,都和氣陰兩虛有關系。這是因為氣陰兩傷會引起氣虛,氣傷了以后,推動血液運行的能力就弱了,所以血液容易運行遲緩,同時出汗太多會引起津傷,血液變得黏稠,它運行得也會遲緩,所以很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腦梗、心梗。
夏季暑濕之毒會影響人體健康,建議吃些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小滿后氣溫開始升高,對于人體來說也非常容易傷陰損津,造成人體熱量不斷增加,出現“熱癥”。而此時苦菜就是對付熱癥的最佳選擇,因為苦味食物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營養專家指出,苦味食物“家族”其實很龐大,蔬菜類有生菜、苦瓜、魚腥草、芥蘭、苦菊等。不過吃苦不宜過量,以免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預防夏季心腦血管病高發,中醫經典方劑生脈飲不錯。
原料:取補氣的人參5克,清熱滋陰的麥冬5克,斂氣、斂津的五味子5克。人參也可用黨參或西洋參代替,西洋參用量不變,黨參加至10克。
做法:把人參、麥冬、五味子放到杯子里用開水燜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喝燜出來的水即可。這些藥材可以反復沖泡,沖泡到最后還可以把這三樣吃掉。
建議:初次使用前最好在中醫指導下酌情調整比例。
防濕邪:佩戴香囊
進入盛夏后,溫度明顯升高,是雷雨增多的一個重要節氣。雨水逐漸增多,濕邪最易乘機而入。中醫認為,濕邪通于脾,所以濕邪最容易傷到人體的脾胃功能,導致厭食、腹脹、腹瀉、身體消瘦。
臊焦香腥腐為五氣,其中香專門入脾,所以中藥里邊聞起來比較香的那種,都有健脾的作用。臨床中遇到一些不喜歡服用中藥的人,可以建議他們做一個香囊,佩戴在身上,既可以起到健脾祛濕的作用,還可以預防蚊蟲的叮咬。
如何制作香囊?
原料:取肉豆蔻5克、砂仁5克、佩蘭10克、藿香10克、丁香5克備用。
制作:先將肉豆蔻,用蒜臼砸開花;加入砂仁,砸扁;再放入丁香、佩蘭和藿香;混合以后裝入香囊袋子中即可。
如果要預防濕邪,一定不要做兩件事,不貪涼和不淋雨。
不貪涼。尤其是冰鎮啤酒的溫度太低,輕則影響胃氣和降出現腹脹、噯氣諸癥,中則致胃脘抽緊或疼痛,重則疼痛劇烈,甚至會陽氣暴脫而危及生命。
不淋雨。盡量避開潮濕的環境,避免外感濕邪,這樣可避免腳氣、濕疹、下肢潰瘍等病癥的發生。
驅寒邪:每天喝杯姜水
明代醫家張景岳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說明陽氣對人體的重要性就好比太陽。人體的陽氣隨著四季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夏至以后,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于擴張狀態,腠理開泄,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
夏季寒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受涼,如洗冷水澡、趟涼水、吹空調等;二是從飲食中來,主要是進食冰涼的食物,如冷飲、冰鎮水果等。寒邪入侵最典型的信號是少汗、怕冷、頭生疼,輕者易得陰暑癥,即鼻塞,流清鼻涕等這些風寒感冒的癥狀;重者,寒從肢體入侵人體,導致肢體關節的病癥,如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等問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周繼樸提出,夏天防寒比防暑更重要。夏季寒邪是慢慢累積病根的過程。中醫講“形寒飲冷則傷肺”,很多在夏天反復發作的慢性咳喘、過敏性鼻炎、感冒、發燒,大多是由于進食寒涼而導致陽氣受損,或過于貪涼致外邪入侵所致。
不僅如此,寒邪還可能累積在身體中,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經絡、關節,導致風濕病、關節炎等,也可能讓慢性咳喘到冬天更加嚴重。因此,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如何預防寒邪入侵體內?
首先,避免冷風直吹。無論是開空調、吹電扇還是窗邊納涼,都要避免長時間直吹。夜晚睡覺時,門窗別開小縫兒,以防虛邪賊風。此外,空調房內的溫度不宜設得過低,最好控制在24-26℃,睡覺時應關閉空調或將其設置為“睡眠模式”。
其次,護好兩個部位。咽喉和后心是人體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犯。護好這兩個部位,有助于幫助身體緩沖低溫的寒氣。老人更怕著涼,建議出門時帶件長袖上衣或坎肩,進入空調房間或較涼的地方時,立即穿上。
最后,飲食注意少寒涼。要少吃冷飲,尤其是孩子。小孩子陽氣正在成長中,過食冷飲,會比成年人受到的損傷更大,易出現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復的扁桃體發炎、發燒、脾胃不和等問題。
建議每天喝杯姜水,對調治抑郁、胃病、痛經、過敏性鼻炎有效果。但晚上不宜吃姜或喝姜湯。也可以吃點蔥白、姜茶甚至喝熱水,將體表的寒邪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