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現象,那么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現象嗎?與哪些疾病有關?
多見于十幾歲的女孩和年輕婦女,發作性的膝關節打軟,Q角增大(>15°)。髕骨恐懼試驗(Patellarapprehensionsign)陽性。輕度積液,中、重度積液說明有關節內血腫,提示髕骨脫位伴骨軟骨骨折和出血。
2、脛骨結節骨骺炎多見于十幾歲的男孩(特別是正處于快速生長期的13、14歲男孩或10、11歲女孩),疼痛局限于脛骨結節,蹲、跪、上下樓梯或股四頭肌強力收縮時疼痛加重,跳躍、跨欄等運動加重病情。脛骨結節局部腫脹、發熱、壓痛,抗主動伸膝運動或被動過屈膝關節時可引發疼痛,沒有關節積液。X線攝片可陰性,或可見脛骨結節處鈣化陰影,髕韌帶增厚,脛骨結節前軟組織腫脹。偶爾可見脛骨結節撕脫樣改變(須與撕脫骨折鑒別)。
好發人群與脛骨結節骨骺炎一樣,但病變和壓痛部位在髕骨下極。X線側位片正常或在髕骨與髕韌帶結合部有斑點狀的鈣化陰影,鈣化點融合后看上去像髕骨下極延長了。此現象多見于足球運動員。偶爾,此癥也可發生于髕骨上極。
4、髕腱炎多見于骨骼成熟后,髕骨下極腱-骨交界部。比較模糊的膝前痛,下樓或跑步等活動后疼痛加重,髕骨下極髕韌帶壓痛,但直腿抬高試驗時壓痛常常消失,說明病變部位位于髕韌帶的深層,直腿抬高時髕韌帶的淺層纖維緊張,保護了深層纖維,抗阻力伸膝活動時疼痛。沒有關節積液,X線攝片陰性。
常見于兒童,多雙側性。一般認為是正常骨化的變異,可在十幾歲時融合。
癥狀:運動時疼痛或運動后疼痛,膝關節屈曲時疼痛、下跪時疼痛,上下樓梯時疼痛,行走時疼痛,受冷時疼痛。
分裂部扣擊痛,可誘發有癥狀的分裂髕骨的疼痛,無癥狀者陰性。分裂骨片局部骨性隆起。股四頭肌萎縮,髕骨摩擦音,大多無關節積液、跛行和關節活動度受限。有時需與骨折鑒別。
6、股骨頭骨骺滑脫膝關節的牽涉痛,兒童和十幾歲的少年,膝關節疼痛的定位不清,沒有膝關節外傷史,體重超重,受累髖關節輕度屈曲外旋,被動內旋和伸直受累髖關節可引發疼痛,膝關節檢查正常,典型的X線表現為股骨頭骨骺移位,臨床表現典型但攝片陰性不能排除診斷,此時CT掃描有助于診斷。
關節內的骨軟骨病,病因不明,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變性和再鈣化,最常見于股骨內髁,模糊的、定位不清的膝關節疼痛,有晨僵,反復的關節內積液(輕度)。如有游離體,可發生交鎖癥狀。股四頭肌萎縮,受累股骨髁關節軟骨面壓痛。
X線平片顯示骨軟骨病損或關節內游離體。如懷疑剝脫性骨軟骨炎,攝片應包括前后位、后前隧道位、側位和髕股關節切線位。
8、髕股關節痛綜合征屬于過度使用綜合征,典型的病變是髕骨軟骨軟化,輕度到中度的膝關節痛,定位模糊,常在久坐后出現(“劇院征-theatersign”)女性多見。可有輕度積液,膝關節活動時髕股關節摩擦音,擠壓髕骨前方可引發疼痛。股四頭肌抗阻力試驗陽性,髕骨關節面可有壓痛。X線攝片一般沒有異常所見。
容易漏診,屬于過度使用綜合征,髕股關節內側的滑膜皺襞由于膝關節過度活動發生炎癥水腫。過度運動后出現膝關節內側疼痛的急性發作,在膝關節內側、關節線前方可觸及有壓痛、能活動的結節或條索狀組織,一般無關節積液,X線攝片陰性,CT或MRI可顯示滑膜皺襞。
10、鵝足滑囊炎縫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的肌腱在脛骨近端的內側面形成聯合止點——鵝足,過度使用或直接挫傷可引起鵝足滑囊的炎癥,容易與內側副韌帶損傷或內側間室骨關節炎的疼痛混淆,膝關節內側疼痛,反復屈膝伸膝可加重,內側關節線的下方壓痛。
沒有關節內積液,內側肌腱止點處輕度腫脹,外翻應力試驗或抗阻力屈膝可引發疼痛。X線攝片一般無異常所見。
髂脛束與股骨外髁的過度摩擦可引起髂脛束肌腱炎,也屬于過度使用綜合征,常見于跑步和自行車運動員,髂脛束緊張、足過度旋前、膝內翻以及脛骨旋轉都是易感因素,膝關節外側面疼痛,活動尤其是下坡跑和爬樓梯可加重。股骨外上髁(關節線上約3mm)壓痛。
Noble’stest(+):病人仰臥位,檢查者拇指放在病人股骨外上髁處,膝關節反復伸屈活動,疼痛通常在膝關節屈曲30°時最明顯。可有軟組織腫脹和摩擦音。無關節積液,X線攝片陰性。
12、Hoffa病病因不明,可能與髕下脂肪墊損傷有關,損傷后出血、炎性細胞浸潤、腫脹、機化,以后可能由于反復的輕微損傷,形成慢性炎癥、纖維化、增生肥大。某些病人的脂肪墊特大,膝關節伸直時凸出于髕韌帶兩側,容易遭受擠壓,引起炎癥和纖維化。癥狀為膝前痛,髕韌帶附近和髕股關節可有壓痛,X線攝片髕下脂肪墊可有粗糙的鈣化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