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補氣血的中成藥
氣血陰液不足常表現為倦怠乏力、心悸失眠等癥狀。針對此類證型,臨床常用六味地黃丸、歸脾丸、生脈飲等中成藥進行調理,具體用藥需經中醫師辨證后確定。
六味地黃丸以熟地黃、山茱萸等藥材配伍,主要改善腎陰虧損引起的腰膝酸軟、潮熱盜汗。歸脾丸由黨參、白術等組成,適用于心脾兩虛所致的氣短心悸、失眠健忘。生脈飲含紅參、麥冬等成分,針對氣陰兩虛的虛汗口干、脈弱虛喘有調節作用。中醫診療強調辨證施治原則,同屬氣陰兩虛證候可能因個體差異呈現不同兼癥。部分患者可能伴發脾胃虛弱,需配伍健脾和胃藥物;存在濕濁內蘊者需先祛濕再補益。藥品說明書標注的禁忌證需嚴格遵守,如外感發熱期間暫停滋補類藥物。
日常可適量食用銀耳、山藥等滋陰食材,保持規律作息。如出現持續頭暈、異常出汗等癥狀超過兩周,建議至中醫內科就診。服用中成藥需注意藥物相互作用,慢性病患者用藥前應告知醫師正在使用的其他藥品,避免自行聯合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