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高齡女性步入準媽的行列。但是高齡媽媽和胎兒都承擔了比較多的風險。那么高齡媽媽要如何在孕期保證自己和胎兒的安全健康呢?
Part1-1:保護母體
所謂“保護母體”簡單來說就是預防勝于治療的概念。一般而言,不論是從排卵數量或者胚胎著床情況來看,女性的卵巢功能在25~35歲之間最佳;但高齡孕婦本身在卵子的質量上,更容易因年齡或生活中隱藏的危險因子而老化。因此,若能在懷孕之前積極調理身體,對受孕和后續胎兒成長皆有正面幫助。
生理+心理
想要打造一個健康的孕育場所,可以從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同時著手:
生理上
1.營養均衡注意均衡營養,并適量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特別是葉酸的攝取,應從懷孕前三個月開始補充至懷孕初期結束,方能有效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
2.生活作息除了遠離煙、酒、毒品、藥物、輻射污染等不良物質外,也盡量不要熬夜。
3.運動懷孕前若能維持每周3-4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更佳。
4.健康檢查最好在懷孕之前接受健康檢查,看看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內科疾病。如果有的話,應該先治愈穩定再懷孕。
5.初期產檢盡早接受初次產前檢查,特別是本身卵巢功能不佳的婦女,若能及早補充黃體素,將有利協助胚胎著床穩定。
6.定期產檢高齡孕婦發生妊娠并發癥的機會較高,特別是初次懷孕者,必須加強產前檢查,以及胎兒健康狀態評估。
心理上
1.優生保健夫妻雙方必須充分明了年齡會影響生育能力與懷孕質量,而高齡孕婦的先生更應積極參與懷孕過程,吸收優生保健需知。
2.孕前咨詢高齡婦女受孕不易,必要時可提早尋求人工生殖協助。
3.醫師配合高齡孕婦懷有染色體異常胎兒的機率較高是不爭事實,所以對于優生保健檢查的目的與重要性,一定要充分了解并與醫師密切配合。
4.心理調適職業婦女最好在受孕前后,預作工作上的準備與調適,特別是發生妊娠并發癥時,往往須要長期臥床休養。
高齡產婦定義
1958年世界婦產科聯盟會議決定,所謂“高齡產婦”系指年齡在35歲以上懷孕的婦女,且不論是初產或是經產婦。但是,這個年齡的標準也隨著不同國家而略有所不同;像國內是以年滿34歲為基準,但有些歐洲國家局限于其健保制度規劃,則定在38或40歲以上才算是高齡產婦。
Part2-1:健康生產
事實上,產前檢查對于每個懷孕的媽媽都是很重要的,即便不是高齡孕婦也都潛藏著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甚至有許多準媽咪為求心安,還自費進行健保補助外的檢查項目。因此,高齡懷孕的婦女可千萬不能輕忽產檢的必要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