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總會聽取過來人的意見和建議,但是過來人的育兒經驗也不是完全正確的,下面為您總結一下有哪些錯誤的
育兒經驗
。1、孩子咳嗽需鎮咳!錯!
有些家長平時很關注小孩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現小孩咳嗽就很著急。有育兒經指出,小孩咳嗽要及時治療,先把咳嗽壓回去,這就是所謂的鎮咳。其實,這也不是正確的育兒經。
咳嗽是小孩常見疾病之一。很多咳嗽并不需要太過擔心,更不需要服用鎮咳藥。“什么時候才吃藥?這要看咳嗽對小孩身體影響程度。”其實兒童咳嗽,有時是將炎癥、痰排出體內,是身體的自然反應,就和吐痰一個道理。只有小孩持續咳嗽,且已經影響到他們生活質量的情況下,像夜里咳不停,才需要服藥止咳。對于小嬰兒沒有力氣咳痰,因此服藥也不是鎮咳,而是為了祛痰、驅咳。痰驅走了,咳也就走了。而鎮咳只是簡單壓制,很不利于小孩子康復。”
針對現在市面上有些含可卡因成分的止咳藥,馬恒灝提醒家長朋友,在選購時千萬看清藥物成分,千萬不要選購這類藥物給小孩吃。
2、兒童沒必要總上醫院!錯!
兒童生病后該不該去醫院,社會上一直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認為不應該多去,認為多去醫院容易引起兒童疾病的過度治療,會使兒童產生耐藥性和恐懼感,并且導致兒童過于嬌氣,更容易生大病。一種觀點認為,有病就應該到醫院細致咨詢、檢查和診斷
醫院可以常去,一旦發現兒童身體出現疾病征兆,就應該及時去醫院咨詢,以免對延誤病情。特別是兒科醫生在開處方、做檢查時都會比較慎重,很少會產生過度治療。相反,作為家長,兒童出現健康問題后,不及時向醫生咨詢,想當然地處理或治療,往往會給孩子一生都帶來危害。”
3、兒童小磕小碰沒關系!錯!
小孩一旦出現小磕小碰,只要沒有傷筋動骨,很多家長就不著急擔心。他們認為,誰都有磕磕碰碰的時候,小孩不應該太嬌慣。這種說法有其道理,但往往會導致家長對兒童傷害的不重視。
“知道美國小孩最容易出現什么問題嗎?兒童傷害。現在國內,兒童傷害已經成為兒童致死、致殘的第四大因素。前三位分別是感染、腫瘤和先天性疾病。我估計在國內兒童傷害的影響還會擴大和上升。”他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醫院的急診科,接診的兒童傷害病例都在不斷上升。
導致兒童傷害的原因有很多,車禍、小玩具、電器等等,世界在兒童眼里是未知的,兒童對世界是好奇的,是一直在探索的。馬恒灝指出,在這個過程中,許許多多事物都會造成兒童傷害。“我接診過一名小患者,被很多家醫院診斷為肺炎,但按肺炎治療一直不見效。最后我通過給他照CT,才發現是這名小患者不知什么時候肺部誤吸入一只鋼筆帽。取出鋼筆帽后小患者痊愈。如果沒及時發現,后果不堪設想。”
溫馨提示:
孩子健康問題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不能盲目地相信所謂的育兒經和過來人的經驗。因為這些育兒經和經驗,往往都有一定的普遍性,可為很多孩子的健康成長做出有意義的指導,但每個小孩都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具有共性的東西有時候并不適應自家小孩。對待自家小孩,應該熟悉掌握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有選擇性地利用育兒經,否則可能會事倍功半。
孩子沒有充分表達自己的能力,就會有很多問題會被父母忽視,也會有些問題被父母放大了,這些錯誤的育兒經驗
,父母們要吸取這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