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的癥狀因累及血管的部位和范圍不同而有所差異,通常包括皮膚損害、疼痛、器官功能異常以及全身癥狀等。若出現疑似血管炎的表現,建議盡早就醫明確診斷。
1.皮膚損害
血管炎常累及皮膚小血管,導致皮膚出現紫癜、紅斑、潰瘍或網狀青斑。紫癜表現為按壓不褪色的紅色或紫色斑點,多出現在下肢。皮膚損害可能伴隨瘙癢或疼痛,嚴重時可形成難以愈合的潰瘍。
2.疼痛
血管炎癥反應可能引發關節痛、肌肉痛或神經痛。患者可能出現關節腫脹、活動受限或出現沿神經走向的放射性疼痛。部分患者會出現頭痛或腹痛,尤其是累及腹腔血管時,可能伴隨惡心、嘔吐等癥狀。
3.器官功能異常
血管炎累及內臟器官時,可能引發相應功能障礙。例如腎臟受累可出現血尿、蛋白尿,肺部受累可能引發咳嗽、呼吸困難,神經系統受累可能出現肢體麻木、肌力下降。胃腸道血管炎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或腸穿孔。
4.全身癥狀
多數患者會出現發熱、乏力、體重下降等全身炎癥反應。體溫通常呈持續性低熱,夜間盜汗較常見。部分患者可能伴隨食欲減退、淋巴結腫大,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升高或貧血表現。
血管炎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癥狀復雜多樣。日常需注意觀察皮膚變化、體溫波動及器官功能異常情況,就診時應詳細向醫生描述癥狀出現時間和演變過程。確診需結合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評估及病理活檢,治療需在風濕免疫科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