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痧散
痧癥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證,表現為皮膚出現紅色小點或斑塊,伴有瘙癢、疼痛等癥狀。痧癥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外感風寒、濕熱內蘊、血瘀氣滯等。
痧癥的輕重程度不同,常見的有風寒痧、濕熱痧等。風寒痧多由外感風寒引起,表現為皮膚紅色小點,伴有惡寒、發熱等癥狀。濕熱痧則由濕熱內蘊所致,表現為皮膚紅色斑塊,伴有口苦、小便黃等癥狀。此外,血瘀氣滯型痧癥較為少見,表現為皮膚紫紅色斑塊,伴有胸脅脹痛、舌質紫暗等癥狀。
對于痧癥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暖,避免風寒侵襲。飲食上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膩食物,以免助濕生熱。同時,應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加重氣滯血瘀。若痧癥癥狀較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辨證論治,不可自行盲目用藥。